主要行業
- 金融服務 房地產 有色金屬
- 醫藥生物 化工行業 機械設備
- 交通運輸 農林牧漁 電子行業
- 新能源 建筑建材 信息服務
- 汽車行業 黑色金屬 采掘行業
- 家用電器 餐飲旅游 公用事業
- 商業貿易 信息設備 食品飲料
- 輕工制造 紡織服裝 新能源汽車
- 高端裝備制造 其他行業
點擊進入可選擇細分行業
【免責條款】
1. 用戶直接或通過各類方式間接使用慧博投研資訊所提供的服務和數據的行為,都將被視作已無條件接受本聲明所涉全部內容;若用戶對本聲明的任何條款有異議,請停止使用慧博投研資訊所提供的全部服務。
2. 用戶需知,研報資料由網友上傳,所有權歸上傳網友所有,慧博投研資訊僅提供存放服務,慧博投研資訊不保證資料內容的合法性、正確性、完整性、真實性或品質;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若認為慧博投研資訊所提供內容可能存在侵犯第三人著作權的情形,應該及時向慧博投研資訊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鄄┩堆匈Y訊將遵循"版權保護投訴指引"處理該信息內容;
4.本條款是本站免責條款的附則,其他更多內容詳見本站底部《免責聲明》;
近年來,可持續金融市場蓬勃發展。http://www.learnhz.com【慧博投研資訊】全球范圍來看,2021年,全球碳配額交易市場規模達8,510億美元1;可持續融資單年發行規模達1.6萬億美元,5年年化增速逾60%2;二級市場ESG基金管理規模已趨3萬億美元3;根據麥肯錫估算,到2030年,包含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等在內的可持續領域六大主題,將涌現出7萬-11萬億美元的投資機會。http://www.learnhz.com(慧博投研資訊)為了抓住這一廣闊且迅速增長的市場機遇,全球金融行業CEO們將可持續發展列為重要戰略主題。
可持續發展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使命。隨著極端氣候、社會環境不平等等問題對人類經濟社會活動的影響加劇,聯合國及世界各主要經濟體已將可持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亦不例外?!?0/60”雙碳目標的提出,開啟了我國可持續轉型新時代。
作為經濟融通樞紐,金融業對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各金融監管機構和行業協會也對金融業提出更高要求。例如,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7部委2016年印發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支持綠色投融資的一系列措施。2021年,人民銀行初步確立“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綠色金融政策思路。在ESG相關信息披露上方面,截至2021年末,披露ESG相關報告的A股上市公司達到1147家4;而2022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發布《上市公司氣候數據披露標準草案》,要求美股上市企業提交招股書和財務報告時均需披露碳排放及其影響、減排目標與舉措等信息。
在此背景下,中國可持續金融市場也高速發展。2021年,中國綠色貸款余額人民幣15.9萬億元,同比增長33%,居各類別貸款增速之首5;同時,泛ESG公募基金也實現快速增長,管理資產規模達人民幣5,400多億元,較2020年增加了3倍多6。領先金融機構對可持續戰略議題的關注點早已從“做不做”變成“如何做”。
有鑒于此,本期季刊聚焦可持續發展這一重要議題展開探討。目前,國內金融機構的可持續轉型普遍處于起步階段,正面臨關鍵窗口期。通過深入研究銀行、保險、證券、資管領域多家全球領先金融機構最佳實踐,麥肯錫提煉出金融機構推動可持續戰略的五大洞見:
一、可持續發展應作為企業董事會和高管層的核心議題,自上而下分階段推動;
二、可持續發展戰略應與業務戰略高度融合,賦能傳統金融業務的同時,孕育創新的可持續商業模式;
三、可持續發展不應只是個別部門的職責,需通過體系化的治理和組織體系落地;
四、構建可持續發展生態,通過鏈接公司自身、客戶、解決方案提供商、監管和其他利益相關方,打造行業影響力;
五、構建可持續發展基礎設施,包括標準制定和互認、評級和監控體系、綠色數據披露和應用等。
為更好幫助金融機構抓住可持續發展機遇,麥肯錫聚焦全球金融行業高管最關注的五大可持續發展主題,為各位從業者們提供破局思路。
-綠色融資:八大舉措規?;卣咕G色融資。中國綠色融資市場近幾年高歌猛進,但綠色融資規模在總融資規模中的占比偏低,僅為8%,并存在收益低、中小企業融資難等挑戰,有較大提升空間。以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可通過設置清晰可量化的融資目標、優選細分主題賽道、創新融資產品及優化相應業務模式、提供綠色顧問服務、強化支撐體系以及積極開展外部溝通,快速推進可持續融資業務,打造行業影響力。
-可持續投資:從產品創新到全面整合,將可持續全面納入資管業務模式。不論是全能資管公司、機構投資者還是另類投資公司,可持續發展都已經成為它們在全球范圍內重點推動的戰略議題。全能型資管公司正積極將可持續融入公司評級、入池、投資策略制定和投后風險監測全流程,機構投資者正在不斷完善符合自身委托方要求的可持續投資框架和配置策略,而另類資管公司一方面積極捕捉可持續帶來的新興投資機會,同時也在探索將可持續能力提升作為賦能被投企業的抓手之一。
-碳中和與碳市場:推動雙碳戰略落地的助推器。金融機構除實現自身脫碳目標外,作為金融中介幫助實體經濟企業脫碳對雙碳目標實現具有重大價值。金融機構可以通過投融資和投后管理,風險管理能力,碳交易市場做市、經紀等一系列多元化金融服務引導和加速實體經濟企業脫碳。
-社會責任與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金融普惠的關鍵抓手。社會責任和金融普惠是領先金融機構未來的關鍵議題。金融機構可以落地優化治理模式和企業文化、全流程消保管理與監督、宣教溝通和數字化與科技賦能四大舉措,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
-氣候風險管理:領先金融機構CRO及保險高管最關注的新興風險之一。隨著氣候風險對金融機構特定行業客戶及投融資業務組合的影響加劇,它也正在成為最受關注的新興風險種類,全球領先的銀行和保險公司都在積極推動建立氣候風險管理體系。對于銀行來說,氣候風險治理政策、業務組合調整和氣候風險管理流程至關重要。對于保險公司來說,氣候風險敞口壓力測試、保險資金投資策略優化、氣候風險管理產品創新的優先級較高。
本期季刊共收錄26篇文章,分享全球ESG發展趨勢及最佳實踐,并聚焦五大主題——“綠色融資”、“可持續投資”、“碳中和與碳市場”、“社會責任與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內容涵蓋國際領先銀行、保險、資管機構的成功案例,以及多位領先金融機構CEO和全球行業專家的洞見分享。
為了完善報告評分體系,請在看完報告后理性打個分,以便我們以后為您展示更優質的報告。
您也可以對自己點評與評分的報告在“我的云筆記”里進行復盤管理,方便您的研究與思考,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
正在加載,請稍候...